◎ 核心醫療團隊
◎ 治療方式
◎ 腫瘤轉移資訊
◎ 其他
 
小知識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二常見的癌症,全世界平均每兩分鐘有一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0 年子宮頸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1.18%,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1.33%。發生率的排名於女性為第 10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女性為第 8 位。2020 年初次診斷為子宮頸惡性腫瘤者共計 1,436 人,當年死因為子宮頸惡性腫瘤者共計 668 人。


確診前檢查

骨盆腔檢查
醫師先用機械撐開陰道,觀察陰道上半部和子宮頸,然後在檢查骨盆腔內的器官如子宮、陰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及直腸是否有外型及體積上的異常。
子宮頸抹片檢查
抹片適合檢查時間通常在每次月經週期結束後至下次排卵期之前,醫師以木製刮棒或子宮頸刷在子宮頸移形上皮區,採取脫落的細胞送病理化驗。而單做一次抹片,臨床上估計大約有20%左右的「偽陰性」率;也就是說實際上這位婦女已罹患子宮頸癌,但抹片檢查的結果卻顯示正常的。所以目前台灣的政策建議,大於三十歲的婦女每年接受抹片檢查,以使這個偽陰性率得以降低至2%以內。造成這種「偽陰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抹片取樣檢體不足,或是沒有正確取得子宮頸上皮移形區部位的標本,或是大量的血跡汙染及發炎細胞太多,引起抹片標本製作品質不佳,而導致判讀錯誤,無法辨認出異常的細胞。
陰道鏡檢查
如果骨盆腔檢查或子宮頸抹片發現異常時,就需要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以找出問題之所在。把懷疑的病灶切片送檢。
子宮頸內頸刮除術
如果病變不是在子宮頸表面,肉眼和陰道鏡都無法確定病灶,特別是抹片檢查有問題而陰道鏡檢查看不出病變所在的,便可以將子宮頸刮除術將刮下來的組織送檢查。
靜脈注射腎臟攝影
靜脈注射腎盂攝影檢查乃是經由靜脈注射水溶性顯影劑,使腎盂輸尿管與膀胱顯影,藉以檢查尿路系統之方法,而且因為它能同時提供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檢查,比X光片(K.U.B)提供更多疾病的訊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性顯影劑經由腎臟代謝排出體外,會造成腎盂、輸尿管與膀胱的顯影,藉此評估尿路系統是否暢通,有無阻塞或其他病變。靜脈注射顯影劑可能發生輕度、中度及重度的過敏反應,依病人體質而有差異。以確認是否膀胱的轉移。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結合X光照射和電腦影像的診斷工具,利用X光穿透人體後取得的參數資料,經電腦重組成身體切面影像,將人體組織、器官以斷面顯示。可將身體每個部位以精確的構造影像顯現出來,可同時顯現於電視螢幕上,是無痛且快速的檢查,可以大幅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性。通常在有關部位掃瞄後常另需輔以"靜脈注射顯影劑",做進一步血管成像。其檢查過程約需15-20分鐘。用以確認是否有肺臟、大腸或其他器官轉移。
核磁共振(MRI)
磁振造影 (MRI) 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醫學影像檢查,是完全沒有輻射線、非侵入性的。是完全沒有輻射的,在現階段所使用的磁場強度,對人體是安全的。安全度甚至可以利用於檢查胎兒。可偵測任何解剖結構異常,包括惡性、良性腫瘤、發炎、退化等。用以確認是否有肺臟、大腸或其他器官轉移。

治療

原位癌
目前對於原位癌的處置還是以子宮頸錐狀切除為第一考量,但是如果切片邊緣仍然有殘餘的病灶,可在一次施行錐狀切除或接受單純性子宮切除術。
第一期
  • IA
  • 若侵犯範圍侷限在基底膜下層0.3公分以內(IA1期),只有小於一%的骨盆淋巴轉移機率,所以建議單純性子宮切除(不做骨盆腔淋巴腺摘除術);若還想生育,可考慮做子宮頸錐狀切除或子宮頸切除,治癒率幾乎可達100%。若是IA2,可考慮做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或實施修正式的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及做骨盆腔淋巴腺摘除術。
  • IB
  • 做根除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摘除術,或是接受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或是接受放射線治療,應包含體外遠隔照射及子宮腔內近接治療。
第二期
  • IIA
  • 根除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摘除術,或是接受化學合併放射線治療,或是接受放射線治療。
  • IIB
  • 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放射線治療應包括體外遠隔照射及子宮腔內近接治療。
第三期
對於第三期子宮頸癌的治療,建議同時合併放射線及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應包括體外放射線治療與近接放射線治療。
第四期
第四期的子宮頸癌由於病灶已是個全身性的疾病,治療會以化學治療為主。
手術治療
一、子宮頸錐狀切除術
將子宮頸做一個錐狀的切片,通常這種錐狀切除術是用來做為診斷的,但針對原位癌的病人,也可以做錐狀切除術便可將病灶完全清除。由於此種手術的傷口會比一般切片來的大,所以手術後要小心陰道出血的情形,或因傷口過度癒合而造成子宮頸管狹窄等併發症。
二、單純性子宮切除
只有將子宮與子宮頸一起切除。由於子宮頸緊連著陰道,醫師把子宮頸切除後,會將原來陰道接連子宮頸的地方縫合起來,手術後病人的陰道並不會比手術前短。
三、根除性子宮切除
除了切除子宮及子宮頸外,還包括切除子宮周圍的淋巴組織及部分陰道。子宮根除手術是一種大手術,切除的範圍很大,通常會造成骨盆腔神經及肌肉的創傷以及沾黏的後遺症,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排尿困難或失禁、排便困難、腸沾黏、腹脹及下腹部疼痛等。如果卵巢也被切除就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而產生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如熱潮紅、心悸、失眠、夜間盜汗、情緒低落等。
相關影片:認識婦產科腹腔鏡手術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在子宮頸癌的運用多作為輔助性療法或緩解性療法。一般來說,一、二期病人以手術為主,三、四期的病人是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常使用的藥物有:
  • Cisplatin (順鉑;俗稱白金)
  • Carboplatin(卡鉑)
  • 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
  • Topotecan(癌康定)
  • Gemcitabine(Gemzar)(健擇;健仕)
  • Ifosfamide(好克癌)
  • 5-fluorouracil(5-FU)(有利癌)
放射線治療
子宮頸癌的放射線治療分為體外遠距放射線治療和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兩種,通常兩者必須搭配成為完整的療程。
一、體外遠距放射線治療
由體外將放射線穿透至體內需要治療的區域,照射的區域涵蓋子宮頸腫瘤及可能擴散的淋巴區域,包括骨盆淋巴區、主動脈旁淋巴區,及鼠蹊部淋巴區,依病情需要決定照射範圍,每周五次放射線治療,一般約為五至七次療程,每天的治療僅需10~15分鐘。
二、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
將放射線以特殊的途徑或管道送到最接近病灶的區域,然後停留約10~20分鐘並釋放足夠劑量後,再回收放射線源,完成治療;治療每周安排一至二次,通常在體外遠隔放射線治療療程後段或治療結束後才進行。與體外遠距放射線治療的差別是治療劑量直接送到病灶,不需要由體外經過許多外圍器官才達到要治療的區域。
  • 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
  • 尚未切除子宮的病人,近接治療的區域涵蓋子宮頸及子宮腔,整個療程中的安排約有四至六次。
  • 陰道內近接放射線治療
  • 手術切除子宮後才來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人,以無子宮腔存在,治療區域主要針對陰道縫合末端,整個療程中安排約有二至三次。
◆ 放射線治療的應用
子宮頸癌病人的放射線治療,依不同的癌病期別與其他治療的搭配而有不同的設計。
  • 未手術切除的病人
  • 因病人年齡太高不適於手術,或是第IIB期(含)以上的病灶,病灶範圍超過手術可完整切除能力時,會採取五至七周的體外遠隔放射線治療的範圍以骨盆腔為主,部分情形會依病情需要加上預防性主動脈旁淋巴區或鼠蹊淋巴區照射。
  • 手術後的病人
  • 針對第I期或第IIA期子宮頸癌病人在根除性子宮切除後,若病理檢查結果發現已有淋巴結的轉移,或子宮頸旁軟組織有癌細胞侵犯,或切除邊緣不乾淨時,病人在手術後六至八周復原後,需要再做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及二至三次的陰道內近接放射線治療。
  • 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同時進行
  • 近年來督項研究都證實將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時,可以增加子宮頸癌的局部控制率與存活率,美國國家癌症中心也特別強調這兩種治療的合併使用的優點與重要性。

相關醫療照護

子宮頸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身體狀況的詢問、理學檢查(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以及:
  1. 抹片檢查
  2. 前兩年每三個月一次抹片檢查┬第三年每四個月一次,第四至五年則每六個月一次,以後每年一次。
  3. 血清SCC-Ag、CEA、CA-125等腫瘤標記之定期追蹤
  4. 每年可給予胸部X光檢查
  5. 有臨床適應症時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或正子攝影

一、手術後保健須知:
◆ 日常注意事項
  1. 術後1週拆線,2週後可做輕微家事,但避免提重物。
  2. 術後2-3週可使用衛生棉墊並經常更換,但子宮全切除個案則過2-3週後就不會再有月經。
  3. 單純子宮全切除不會影響荷爾蒙,除卵巢有切除個案,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開立荷爾蒙製劑。
  4. 術後3個月內,無不適或陰道出血可恢復性生活。
  5. 定期婦科門診追蹤,醫師會幫您做陰道鏡檢查和抹片檢查(前兩年每三個月回診)。

**子宮全切除後、已無性生活或停經,仍應做抹片檢查喔!! **
◆ 運動與活動
  1. 維持舒適的生活,並做微量的運動,有助於身體的康復。
  2. 施行腹腔鏡輸卵管手術及腹腔鏡卵巢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後二周應可恢復往日的正常的作息。
  3. 施行子宮全切除術者,除了在手術初期(二個月內)應避免騎馬、騎腳踏車、久坐,以免骨盆腔充血,造成術後的不適外,要特別注意,避免提超過五公斤的物品,或增加腹部負擔的活動,滿八周後,再依個人體力與體質,逐漸加重運動量,如此可減少因暫時性骨盆腔支撐減少,所造成的日後不適。
二、化療、放射線治療後保健須知:
◆ 飲食
  1. 均衡營養攝取。
  2. 依化療和放射線治療不同的副作用,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體重減輕。
    • 如體重減輕時,可補充蛋白質(瘦肉、魚、雞蛋、牛奶) 及熱量,並少量多餐。
    • 如有噁心嘔吐情形,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 (可以減少噁心、嘔吐的不適)。
    • 如有吞嚥困難情形,可將食物切細、煮軟或烹調成半流質的方式 (如鹹稀飯、湯麵、蒸蛋、魚肉、絞肉及豆腐等)。水果則選擇果泥或果汁。
    • 當自然食物攝取仍不足時,可考慮使用醫療營養補充品來輔助等。
    • 腹腔鏡術後與一般開腹手術後最大的不同是,因手術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氣腹方便操作,所以術後容易有殘存的二氧化碳氣體在腹內,因此術後宜增加蔬菜及高纖維質的水果的攝取,並避免食用產氣的食物,諸如:地瓜、豆類、洋蔥…..等,如此可以減少術後腹脹引起的不適。

通常癌症患者對於苦味特別不耐,甜或酸味接受度較好,建議用糖醋烹調方式,並在進餐前先以茶或稀鹽水漱口,以去除口腔內的異味,提高食慾。
◆ 掉髮
非每個癌症病人都會掉髮,主要原因攸關於施打的化療藥物類別。若有掉髮情形出現,建議先將頭髮理光(以免看到日漸掉落的髮絲,而情緒低落),戴上棉質頭巾或帽子,或租借假髮(本院地下二樓癌症資源中心提供此服務);掉髮為化學治療階段常見短暫副作用,化療藥物結束施打後一段時間頭髮即會自行生長,無須太過擔憂。
◆ 血球低下
一般來說,抗癌藥物會影響分裂迅速的細胞。這些包括用來抵抗感染、幫助血液凝固和攜帶氧氣至身體所有部位的血球。當抗癌藥物影響到血液細胞,患者容易被感染、瘀青或易出血同時體力變得較差。

**注意!!!若有發燒、異常出血、嚴重腹瀉情形,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自我照護

罹患子宮頸癌,對女性病人的影響,除了生命的威脅外,還包括其他重要的議題,包括親密關係的維持、身體心像的改變、生育能力的喪失等。

在親密關係上,病人與先生因為疾病的關係無法回復過去的親密關係,與先生的『身體距離』越來越疏遠。一般而言,造成這種親密關係障礙的原因有二:
1. 生理因素
子宮頸癌的病人可能因為治療而影響賀爾蒙的分泌,陰道分泌物減少造成行房時的不舒服,間接影響病人性慾。
2. 心理因素
很多病人相信,性行為會造成子宮頸癌的復發,在擔心懷疑的心理狀況下,如何與先生發生親密關係?
當我們失去子宮的現實時,以下有幾點提供參考:
  1. 與先生及其他家屬做坦誠的溝通,討論彼此的擔心、害怕。尚未結婚的女性可與家屬做角色預演,學習如何告知未來伴侶這個事實。
  2. 不要期待自己很快從這個衝擊中走出來,給自己一些時間哀掉子宮,時間雖然無法完全治癒傷痛,卻可以緩解傷口帶來的痛楚。
  3. 嘗試發展較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式,我們雖然失去了子宮,但是仍予有其他的美好特質,例如,生病的淬鍊,讓我們更懂得關心別人,更了解弱勢族群的需要,並盡一己之力去幫助別人。同時記得要常常告訴自己,由於沒有了子宮,我當然要更加疼愛自己,也更要活出優雅的女人味。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治療期間可能有腹瀉,如腹瀉現象(一天內發生超過三次未成形的排便)
  1. 以少量多餐方式取代一日三餐。
  2. 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
    • 腹瀉期間應多攝取足夠的液體以補充身體中水份的流失量。維持水份電解質平衡,多攝取水份,防止脫水
    • 因為腹瀉會導致體內鈉離子與鉀離子的流失,應補充含有鈉及鉀離子的食物,例如:運動飲料、柳橙汁、葡萄汁、蔬菜汁、香蕉等。可選擇含鈉、鉀量高的液體或食物,適合的食物選擇如:香蕉、水蜜桃、馬鈴薯泥等。
  3. 避免攝取油膩、高纖維或含刺激性成份之食物。
    • 限制含纖維量高的食物,如生菜及水果,含纖維量高的蔬菜有:如生菜、粗菜梗、 玉米、豌豆、胡蘿蔔、乾豆類、花椰菜等。
    • 限制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及巧克力。
    • 避免濃烈的調味料如:胡椒、咖哩、辣椒。
    • 避免溫度太燙或冰冷的食物及飲料,液體食物攝取以室溫為宜。
    • 避免攝取易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易產氣之蔬菜、口香糖(尤其是無糖口香糖)。
  4. 限制奶類及乳製品的使用。
  5. 多攝取低渣、軟質、高鉀、好消化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低渣的食物,如優格、白米飯或麵條、白麵包、白吐司、馬鈴薯、米糊、麥粉、成熟香蕉、葡萄汁。好消化的高蛋白,如:去脂雞肉、蒸或烤的魚肉、瘦肉、水煮蛋等。富含果膠之食物,如蘋果泥、香蕉等皆有緩瀉效果。
  6. 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可改善腹瀉的症狀。
  7. 急性腹瀉後,可改用清流質飲食。清流質飲食可補充腹瀉期間身體水份的流失並讓腸道休息。但不超過2天食用清流質飲食
  8. 若選用添加麩醯胺酸的產品,需注意以<40℃溫冷水或果汁沖泡,半小時喝完。
  9. 腹瀉問題持續或更嚴重,糞便有不正常顏色、氣味則應即刻詢問醫師。




Copyright ©2009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

地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電話:05-26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