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神經學檢查

 

顱神經

1. 嗅神經(CN1):
(1) 兩側鼻孔須分開測試。
(2)可用水果、茶葉、咖啡、果汁、薄荷、花等不具刺激性的物質來做測試。
(3)氨水味刺激性強由嗅神經與三叉神經感受,故當嗅神經有病灶時不會影響對氨水之感覺。

2. 視神經檢查(CN2):
(1) 視力:
a.可用視力表或報紙,書籍測試視力。
b.若視力極差可請受測者數手指頭(記錄方法:CF/30 cm ;CF:counting fingers,30 cm表可清楚數出手指之距離),若視力更差可問受測者是否能看見眼前有手在晃動(Hand movements)或感覺到光照入眼中(perceive light)。
c.若視力不佳可叫受測者由針頭大小的孔看,若如此可改善視力,則視力不佳為屈光的問題。

(2) 視野:
a.施測者與受測者對坐約一手臂之長度;兩手側伸約50cm,於眼睛之水平線上下各30cm搖動手指,看受測者能否查覺那邊手指在動   (confrontation test)。
b.亦可請受測者注視前方標物如棉花棒,在各方向由旁邊緩慢移入視野,在各不同方向測試,看受測者何時看見該標物,並比較二側。
c. 不合作的病人,可用手指在病患眼前晃動看是否產生眨眼反應。

(3) 瞳孔反射:
a.光反射:請受測者注視前方,切勿注視光源,將光照入眼睛,看同側及對側之瞳孔反應。
b.調節反射(accommodation):將手指置於受測者鼻前約10公分,請受測者先看遠處,再看鼻前之手指,看其瞳孔之變化及眼球之運動。
c.Swing light test :將光源輪替照入兩眼,以每眼約一秒鐘的時間替換。
d.Marcus Gunn pupils :若光照一眼時,兩眼瞳孔收縮,而光照另一眼時兩眼瞳孔擴張即為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表患者有視神經交叉前之病灶。
e.Holmes-Adie pupil:ciliary ganglion之退化,伴隨有肌腱反射之下降,瞳孔較大且光反射變差。
f.Horner's syndrome:交感神經之病灶,瞳孔縮小,部份眼臉下垂,同側臉無汗,眼球內縮。

3. 眼底檢查:
(1) 將窗簾或電燈關上。(2) 請受測者眼看正前方遠處之物品。(3) 由外側15度角,約30公分的距離,並逐漸靠近,以測試者之右眼貼近眼底鏡檢查受測者之右眼(同理,以左眼檢查左眼)。(4) 注意受測者與測試者之相互關係,可用另一支手固定受測者之肩部或頭部,並注意持眼底鏡手之支撐及固定。(5) 調整眼底鏡之焦距。

4. 眼睛外觀及眼球運動(動眼CN3、滑車CN4及外旋神經CN6)
(1)眼睛外觀:主要看虹膜(Iris)和眼臉上緣的相對位置及兩側是否對稱。a. 正常眼臉及眼球運動。b. 突眼(exophthalmos):從頭頂向下看可看見眼球。c. 眼臉下垂(ptosis):上眼臉下緣位置較正常為低。d. 看角膜上有無不正常之沉積。如 Wilson's disease時可見之Kayser-Fleischer ring。(2) 複視診斷之鑑別原則

(1)複視在有問題的動眼肌肉之作用方向最為厲害。
(2)外側的影像為假影。
(3)假影由有問題的眼睛產生。

※在有動眼神經病變時,可請患者向內下方看,若眼球有內旋動作則表示滑車神經功能正常,若無任何眼球運動則表示動眼及滑車神經均有病變。

5. 三叉神經(CN5):
(1)由3分支ophthalmic,maxillary,mandibular 掌管顏面的各種感覺。

(2)咀嚼肌肉:medial & lateral. pterygoid, temporalis, masseter muscles.

(3)測試方法:
(a)咬緊下顎,觸摸咬肌及顳肌,並側其收縮力量。
(b)張開嘴巴,看下顎是否會偏向一側。

6. 顏面神經(CN7):
(1)功能:所有顏面表情肌肉運動,舌頭前2/3之味覺,淚腺之分泌,內耳小肌肉(stapedius 和tensor tympani)。
(2)測試方法:請受測者露齒,吹口哨,緊閉雙眼,看天花板。
若是顏面神經核及顏面神經之病灶,則同側之所有顏面肌肉均無力。(peripheral type facial palsy)
(3)若是顏面神經核更高位置之病灶則額頭之肌肉不會受到影響(central type facial palsy)。
(4)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請受測者看對側上方,用棉花捏出一細尖端,並以此細尖端由外側較觸角膜(須注意勿碰觸眼睫毛或結膜)。問受測者兩側角膜的感覺有無不同或異樣。
(5)頜反射Jaw Jerk:請受測者將下顎輕輕張開,勿用力,將食指輕壓於受測者下顎,以扣診錘向下輕敲。

7. 聽神經(CN8, acoustic nerve)
(1)聽神經可以手錶測試受試者在多遠的距離下仍可聽見滴答聲,或手指磨擦聲。
(2)正式測試可用516 Hz之音叉,當受測者自覺聲音已消失時,迅速將音叉移至對側或測試者耳旁以比較其差異。
(3)Rinne's test:將音叉置於乳突上(經骨傳導)和耳旁(空氣傳導)比較兩者何者聲音較大。
(4) Weber's test:將音叉置於頭頂,比較兩耳何者聲音較大。

8. 前庭神經 (CN8, vestibular nerve)
(1)眼振:前庭神經病變造成之眼振常伴隨有暈眩(vertigo),呈單一且水平方向之眼振。
(2)Caloric test:受測者平躺,頭下置一枕頭使頭仰30度,確定無耳道阻塞或耳膜破裂,可以250ml 30°之冷水或44°之熱水40秒內打入耳內。(3)Hallpike's test:用以測試姿勢性暈眩
(a)請受測者坐於床上,並將頭轉向且看向一側。
(b)保持上述姿勢請受測者快速躺下,頭懸於床緣外,由測試者以手扶助受側者頭部並維持伸展。
(c) 將頭轉向對側並重覆上述步驟。

9. 舌咽神經(CN9):
功能:
(1) 舌頭後1/3之味覺。
(2) stylopharyngeus muscle
(3) 唾液腺之分泌(parotid gland)

10. 迷走神經 (CN10):
(1) 功用:
(a) 耳膜,外耳道,外耳之體感覺。
(b) 咽喉,顎部肌肉運動
(c) 胸腹部之副交感神經功能

(2) 看懸壅垂是否位於正中位置,請受測者張大嘴巴。

(3) 請受測者發出"啊"的聲音,看兩側較懸壅垂的收縮情形,看懸壅垂是否會偏移。

(4) 請受測者喝水,看吞嚥之情形。

(5) Gag reflex:由舌咽神經傳入,迷走神經傳出之反射。碰觸後咽壁以刺激,詢問受測者兩側後咽部之感覺是否有異常,並觀察懸壅垂之移動。

(6) 若受測者有構音不全(dysarthria)的情形可請受測者發出下列聲音
(a) "Pa":若此類聲音有異常,應為顏面肌肉無力(CN7)
(b) "La":若此類聲音有異常,應為舌下神經病變(CN12)。
(c) "Ka":若此類聲音有異常應為迷走神經病變(CN10)。

(7) 若聲音沙啞(dysphonia, Hoarseness)則為聲帶功能異常(可因迷走神經,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或喉頭本身病變)。

11. 副神經(CN11)
(1) 看胸索乳突肌有無肥厚,萎縮或 fasciculation。
(2) 將手置於受測者額頭請受測者將頭轉向兩側,請受測者聳肩。

12.舌下神經(CN12):掌管舌頭肌肉
(1)外觀:看舌頭兩側是否對稱,有無萎縮或不正常之肌束抽動(fasciculation)。
(2)請受測者將舌頭伸出,看有無偏移,請受測者將舌頭快速左右移動看活動之靈活度。
(3)請受測者將舌頭頂住臉頰,用手指測試舌頭的推力。

 

運動系統

1. 外觀:
(1)萎縮
可在合適的標記的特定距離,量兩側肢體的粗細,互相比較。
(2) 肌肉肥大

2. 肌肉張力:
(1)僵硬(rigidity):均勻持續的阻力並不受運動速度或角度大小之影響。※可以藉由其他肢體之肌肉收縮來誘發。
(2) 痙攣(spasticity):
a.由上運動神經元病變所造成。
b.肌肉張力與動作之速度有關,有所謂的彈簧力(clasp-knife)現象;即增強之肌張力在肌肉伸展至某一長度時會突然消失。
(3 肌張力減低(hypotonia):由下神經元或小腦病變所造成。
*pendular reflex :做膝反射測試時,腳會反覆來回擺盪數次。

3. 名稱定義:
paresis:部分無力
plegia:完全無法動作
monoplegia:僅單一肢體無力
Hemiplegia:身體半邊無力
paraplegia:兩下肢無力
tetraplegia:四肢均無力

4. 肌力之分級
○:完全無法運動,無肌力收縮
1:僅可見輕微之肌肉收縮,無關節運動。
2:可做水平運動,無法抗地心引力。
3:可抗重力活動,但無法抵抗外力。
4:可抗重力外,亦可部分抵抗施測者所施之阻力。
5:正常。

5. 肌腱反射:
(1) 肌腱反射之分級
O:完全無反射
±:僅在做某些增強動作時可引發肌腱反射
+:有肌腱反射但較減弱
++:正常之肌腱反射
+++:肌腱反射增強時,可能異常,但不一定是病態。
++++:顯著增加有肌陣攣(clonus)出現。

(2) 施行肌腱反射時須注意的事項
a. 適當地放鬆要測之肌肉。
b. 將欲測試肌肉之肌腱適當地顯露出來,並於合適的姿勢下進行測試。
c. 正確地使用扣診錘。

(3) 增強動作
a. 在測試上肢時可請受測者緊咬牙根。
b. 測試下肢時可請受測者握拳。

(4) 肌陣攣(clonus)
a.踝陣攣(ankle clonus)
一手輕托住下肢,請受測者放鬆
一手置於足底,用力向上,若足部呈現反覆踩踏,即有踝陣攣。
b.膝陣攣
請受測者平躺,腳放鬆伸直,測試者用手捏住膝蓋骨,突然用力向腳底方向推。

6.其他反射
(1)腹部反射:請受測者平躺,腹部放鬆,可請受測者將腳彎起,以棉籤輕劃於肚皮上,觀察肚臍是否會偏移。

(2)提睪肌反射(cremasteric reflex):由腰椎第1,2節神經支配。
請受測者平躺,大腿略為外翻。以棉籤經劃於大腿內側,觀察陰囊是否有向上提起之反射。

(3)腳底反射(Babinski's sign)
以鈍物如棉籤沿腳底外側輕挖,觀察腳趾之動作。
若大腳趾向上伸而其他腳趾向下彎,則此反射為陽性(positive Babinsk's sign)。

※Chaddock's reflex:以鈍物如棉籤沿足部外側輕劃若大腳趾向上伸直而其他腳趾彎曲,則此反射為陽性,臨床意義與Babinsk's sign同.

※若所有腳趾均向上伸直則為退縮反應(withdrawal)此時應減輕測試之力道,或嘗試其他反射。

※Oppenheim's reflex:以手握拳輕壓脛由上向下。

7. 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1) 眉心反射(Glabellar reflex):請受測者眼睛正視前方,以食指輕敲受測者眉心,避免受測者看見,正常情況下,眨眼反應會在反覆輕敲3-4下後減弱或消失。

(2) 掌頷反射(palmomental reflex):以鈍物(如棉籤或扣診錘末端),用力劃過手掌魚際肌側緣,觀察下頷肌肉是否有收縮。

(3)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請受測者正視前方,以手指或棉籤輕觸受測者嘴角,觀察是否有吸吮動作。

(4) Snouting reflex:以手指或扣診錘輕敲受測者之嘴唇,若有嘟嘴反應為異常。

(5) Grasp reflex:將手掌置於受測者手中,並用力劃過掌心,若受測者會握住施測者手指並被拉起則此反應為陽性。

※上述原始反射在兩側瀰散性大腦病變、痴呆症,額葉之病灶,某些退化性疾病或年老患者均可能出現。

  體感覺系統
須從有病變的位置先做再作正常感覺的位置。

1. 疼痛感覺:明確地告訴受測者,要測試的是針刺感而非碰觸感,可用較尖之牙籤或牙線棒做測試,避免用注射針頭因易造成皮膚刺傷。

2. 觸覺:由一小片棉花,輕碰要測試的單一點(不要拖曳),請受測者閉眼,若感覺有碰觸時則表示,亦可同時測試兩側,以測驗是否有大腦皮質病變造成之感覺忽略現象(sensory extinction)。

3. 本體感覺:由兩側捉住受測者之肢體(以避免患者由施測者施力方向得知關節位置),可以不同幅度之關節動作來測試本體感覺。

4. 振動感覺:將振動之音叉置於骨節突出處,待受測者感覺振動感消失時,迅速將音叉移至對側或測試者身上以比較。
 

步態

1. 觀察重點:
(1) 兩腳間距離。
(2) 步閥大小,規律。
(3) 手臂之擺動。
(4) 骨盆之動作,膝蓋之高度。

2. 測試方法:一般走路。
(1) 走一直線,如走鋼索般,一腳腳跟放在另一腳腳尖前緩慢前行。
(2) 以腳跟走路,以腳尖走路。
(3) 可請受測者單腳跳。
(4) Romberg test:請受測者站立雙腳併攏,若閉眼後搖晃無法站好則可能有本體感覺或脊髓後束(posterior column)病變;若張眼時即無法站好則考慮小腦病變。

 

運動障礙

1. 各種運動障礙名詞定義
(1) Akathisia : motor restlessness, crossing and uncrossing legs, walking on the spot.
(2) Athetosis : slower writhing, irregular movements predominantly in the hands and wrist.
(3) Chorea : Rhythmical movements of a rapid, jerky nature, pseudo-purposeful, may be voluntarily controlled for a short time.
(4) Dyskinesia : brief, involuntary movements around the mouth and far common in elderly people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leptic drugs.
(5) Dystonia : forceful co-contraction of agonist and antagonist, which may lead to an intermittent or persistent maintenance of abnormal posture.
(6) Hemiballism : violent and flinging movements which are irregular affecting one side.
(7) Myoclonic jerk : brief contraction of a muscle group leading to involuntary purposeless jerk of affected limb.
(8) Tics : a stereotyped, irresistible repetitive action, normally a repeated purposeful action.
(9) Tremor : rhythmical alternating movement.

2. 神經學檢查
(1) 觀察有無任何表情及顏面動作,頭部的相對位置。
(2) 肢體的位置及任何異常的動作。
(3) 肌張力之改變。

3. 某些運動障礙須以特定之姿勢來觀察或誘發
(1) 兩上肢前舉,手腕伸展。
(2) 兩上臂平伸,兩手手指於鼻前相對。
(3) Finger-to nose test。
(4) fast repeating movements。

 

Muscle tone

DTR

Atrophy

fasciculation

Others

UMN

Late

Babinski's : (+)

LMN

Early

Bakinski's : (-)

Myopathy

N :↓

proximal

CK elevated

N-M junction

N :↓

N

N

Fatiguable

   小腦功能檢查

1. 上肢:
(1)請受測者將兩上肢前伸,並閉上眼睛,接著可突然用力向上或向下推受測者的手。若前伸的手會來回晃盪數下才停止,則表示有小腦的病灶。
(2)Finger-to nose test:請受測者以手指頭摸自己的鼻子再摸施測者的食指。施測者可移動目標的食指,要求加快動作速度或在受測者上臂施 以部分阻力,以增加此測驗之敏感度。
(3)反覆性動作:可請受測者依序反覆做出如"剪刀-石頭-布';以"掌心-手背"拍打大腿等動作。若動作不連貫或不規則可能有小腦病變。

2. 下肢
(1) Heal-to shin test:請受測者將腳抬起,腳跟置於膝蓋骨上,然後沿著脛骨內側平穩地向下滑至腳踝。若上述動作不連貫或腳跟於半途便掉至床上者表有小腦功能異常。
(2) 請受測者以腳規律拍打地面,聽其聲音是否規律連貫。

3. 軀幹:觀察受測者不用手支撐自行平躺坐起。
※上述測試在有肢體無力的情況下,無法代表小腦功能異常。
※在本體感覺有障礙的情況下,亦可造成上述測試之異常。

4. 其他小腦功能障礙:(1)語言不清:scanning speech;(2) 眼振;(3) 肌張力下降;(4) 鐘擺反射;(5) 顫抖。
 

大腦皮質功能測試

1.語言功能:須評估語言之流暢性,理解能力,可否重述他人話語,閱讀能力,可否叫出顏色,物品之名稱。

2. 名詞定義:
Aphasia:失語症,語言功能障礙。
alexia:閱讀障礙
Agraphia:書寫障礙。
Apraxia:失用症,無法依指示執行特定工作。

3. 空間感
(1) 叫患者劃一時鐘及時間。
(2) 劃五角星或立方塊。
可測試患者是否有constructional apraxia,或測試頂葉及枕葉功能。

4. 身體感覺
(1)請受測者閉眼,將物品置於其手中看受測者能否知道,手中物品為何,若不能則有astereognosia。
(2)請受測者閉眼,在其手中寫一數字,並問此數字為何?若不能則有agraphaesthesia。
(3)患者不知自己有身體的一側無力則為anosognosia,無法辨認自己的手指-finger agnosia,無法分辨左右--left/right agnosia。

5.失用症(apraxia):叫受測者嘗試做一些想像的動作,如"擦亮火柴,然後吹熄","拿出梳子,梳頭髮","用吸管喝完一杯水"。
(1) 若受測者可了解該做什麼但無法做-ideational apraxia。
(2) 若受測者可做不完全或部分錯誤的動作-ideomotor apraxia。

 

 

昏迷病人的評估

1. 昏迷的主要原因可以是(1) 廣泛性的兩側大腦病變;(2) 腦幹的病變;(3) 單側大腦病灶合併腦疝脫(hermiation)。

2. 意識程度
(1)正常清醒狀態。
(2)嗜睡(somnolence):對正常的刺激有反應,但注意力不集中,較難持
續,清醒時感覺功能是正常的。
(3)木僵(stupor):感覺遲鈍,僅能執行簡單的命令,僅能以較強的聲音刺激叫醒。
(4)半昏迷(semicoma):對聲音刺激無反應,僅對疼痛有反應,反射反應正常,呼吸正常。
(5) 昏迷(coma):無法叫醒,無自發性的活動,反射消失,呼吸異常。

3. 腦膜刺激反應:(meningeal sign)
(1)檢查者手放在受測者枕骨下方,輕輕轉動和側彎以確定受測者是否放鬆,再慢慢向前彎曲受測者的脖子,觀察下巴與前胸是否能貼近,或相隔幾個指幅,在腦膜刺激反應時脖子只有前彎有阻力,若在各個方向均有阻力,則考慮是頭部關節的問題。亦可將受測者之肩膀抬高,任其頭向後仰,若是在腦膜刺激反應下,頭仍可自由後仰,但頸椎關節有問題時,後仰程度會受限制。
(2) Kernig's sign:請受測者平躺,膝蓋彎曲,大腿亦彎曲或直角,檢查者慢慢將小腿抬起並使膝蓋伸直,若伸直時產生疼痛則此試驗為陽性,但須排除腰椎神經跟壓迫之可能。
(3) Brudzinski's sign:請受測者平躺,檢查者一手置於病人頭下,一手置於胸前避免身体抬高,接著用手彎曲頭部,若出現大腿及小腿的屈曲,此試驗為陽性。  
  



TZU-CHI 版權所有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