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難關-人工關節

 

 

  主題影片林院長的叮嚀│醫生介紹


走路、跑步不再輕鬆自如? 當心關節退化讓您寸步難行

 隨著年齡增加,有些人開始出現爬樓梯就感到膝蓋疼痛的現象,甚至過去可輕鬆完成的跑步、蹲跳、動作,現在卻相當吃力。可別小看這些關節酸痛的老毛病,嚴重時不僅導致無法行走,甚至出現併發症狀。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說,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和膝關節處的軟骨遭受磨損有關,嚴重時膝蓋上、下方關節的縫隙會變狹窄,甚至引發疼痛,讓病患痛不欲生。
  雲嘉地區人口老化居全省之冠,年紀大所帶來的關節老化問題也就特別多。呂紹睿說,在門診當中,膝關節問題為最常見的病症,因為膝關節的軟骨面積佔全身軟骨關節裡最大的一個關節,而「退化性膝關節炎」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六十歲以上的男性中,就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左右,都會患有退化性的膝關節炎,而女性又比男性居多,約六十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六個人當中就有五個人會受到此病症困擾。
  呂紹睿表示,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每年動的次數為一百萬次,所以受傷的機率是相當大的,因為膝關節處的軟骨長期遭受磨損,將導致關節退化或關節受到損傷,並造成疼痛、跛行、功能不良甚至到達癱瘓的現象,不過,大多數的病患可藉由良好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恢復日常生活,重拾關節正常的走路、蹲下、跑步等功能,不再苦痛不良於行。
  有位七十二歲的阿嬤,因為左膝長時間無法活動自如,在開刀治療裝上了人工關節後,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已能做盤腿及跪蹲的動作,完全解決了行動不便的困擾。不過,呂紹睿指出,人工關節雖然可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但還是必須相當注意運動時,對關節所造成的磨損及傷害,一般的使用期限約為十年左右,若是常做激烈運動,或沒有好好保護,使用率就會隨之下降。
  膝關節退化除了軟骨磨損、骨頭暴露造成疼痛外,呂紹睿醫師說,部分的病患還會增生骨刺,而軟骨磨損所導致的碎塊,容易刺激週遭神經組織,產生疼痛、膝關節紅腫、積水等,有時還會痛的讓患者幾乎無法走路。傳統式的人工關節雖可解決患者短暫痛苦,但仍然無法讓裝上的人活動自如,像跑步、跳躍,或較劇烈的運動都不能做,不過,目前新式的「高彎曲度人工膝關節」,讓病患做深度的彎曲動作也都沒問題。

 
走路、跑步不再輕鬆自如? 當心關節退化讓您寸步難行

 關節疼痛問題何其多,常讓許多民眾無所適從,飽受疼痛之餘又不知原因為何。其實透過關節鏡幫助,可以讓許多關節疾病無所遁形,並且可以在檢查的同時做治療。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說,只要在膝蓋上開幾個小洞,就能確認不同的關節炎,並加以進行清除等治療,另外可修補打球或作家事不慎造成的半月軟骨受傷等關節問題,不用大費周章就能遠離疼痛。
 呂紹睿目前已經完成三千多例的關節鏡手術,他指出,關節鏡就是一種內視鏡,經由幾個小的傷口把內視鏡放到關節腔中來進行各種手術。它的好處是傷口非常的小,也能清楚的看到關節中的構造,每一個死角的病變都無所遁形,讓手術中的醫師、助手都一目了然,透過團隊合作更有效、快速的完成手術。
 隨著技術的發達,目前的關節鏡已經非常的方便,在二十年前要做關節鏡是非常辛苦的,只有醫師能夠看到內部構造,視野也非常小,可以做的手術常有限。呂紹睿指出,關節鏡從大到小都有,可以適應不同的關節需要,尤其藉由小型攝影機中所傳出的數位化影像,對於開刀、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您感到膝關節疼痛時,想要確定是何種原因造成時,關節鏡檢查能讓病兆無所遁形。呂紹睿表示,以痛風性關節炎而言,最典型的就是在關節表面有一層像藥粉般的白色物質,也就是尿酸的結晶,嚴重時甚至會整塊囤積在十字韌帶前。
另外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病人感到腫脹沒辦法診斷時,透過關節鏡便可看出絨毛膜呈現鼓棒形狀,並可直接加以清除,以避免絨毛去破壞軟骨,而疼痛的感覺很快就會解除。
  至於退化性關節炎部分,關節內的軟骨表面在正常時應該是非常平滑的,開始退化時會出現小片的絨毛狀物質,然後是小片的軟骨掉落,甚至到整片軟骨崩塌,一般被稱為「關節老鼠」的碎片,從幾毫米到兩三公分都有可能,如果正好卡到會讓病人感到巨痛甚至無法動彈,透過關節鏡就能找到並夾出。
  蠻常見的關節問題還有膝蓋骨外偏,病人上下樓梯會感到非常疼痛,呂紹睿指出,透過關節鏡能夠利用器械將外側關節囊緊的部分放鬆,一旦放鬆後,病人的問題也迎刃而解,其他更複雜的前十字韌帶重建問題都能有效解決。成語「以管窺天」或許是對人負面的評價,但對關節鏡手術而言,以「管」卻能發現關節的許多問題,並即時加以解決,非常的有效。

以上資料提供: 呂紹睿 醫師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