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醫療團隊
◎ 治療方式
◎ 腫瘤轉移資訊
◎ 其他
 
小知識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子宮體癌是發生子宮的癌症,是近年來竄升最快的女性癌症。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0 年子宮內膜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2.49%,當年因子宮內膜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0.89%。發生率的排名於女性為第 5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女性為第 10 位。2020 年初次診斷為子宮內膜惡性腫瘤者共計 3,032 人;當年死因為子宮內膜惡性腫瘤者共計 444 人。

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癌,過去,病人年齡集中於 50-59 歲,但隨著高糖及高脂肪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使得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人數上升,加上沒有生育、生得少的婦女越來越多,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小於 50 歲以下的女性。

超過九成的子宮內膜癌有異常出血的症狀,包括月經期出血增加、或者是非經期的流血,都該特別提高警覺,特別是停經婦女,若有因陰道出血、血絲狀分泌物,都需盡快治婦產科就醫。
為什麼會得子宮內膜癌?
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
  • 肥胖
  • 糖尿病
  • 高血壓
  • 未曾生育或不孕的婦女
  • 初次月經年齡在12歲以前
  • 停經晚(52歲以後)
  • 有多囊性卵巢疾病
  • 因為更年期問題只使用女性荷爾蒙治療的女性
  • 服用賀爾蒙藥物泰莫西酚(Tamoxifen)的乳癌病人
  • 有子宮內膜癌家族病史

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集中在停經後、50-59 歲的婦女,也有 20% 的病人是在停經前發現。
子宮內膜癌有甚麼症狀?
陰道異常出血:為最典型症狀。超過九成的子宮內膜癌會有不正常陰道出血。訪間有類似含雌激素成分健康食品,強調可讓身體逆齡,使得一些婦女誤把停經後出血當成理所當然的『回春』現象,婦癌醫師提醒停經後女性,『一滴血都不該流』,若有異常出血,請就醫檢查。

確診前檢查

骨盆腔檢查
醫師先用機械撐開陰道,觀察陰道上半部和子宮頸,然後在檢查骨盆腔內的器官如子宮、陰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及直腸是否有外型及體積上的異常。
子宮內膜刮除術
最常用且可靠的子宮內膜癌確診方法,作法是對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採樣。
子宮腔鏡檢查
可以直接觀察子宮內膜罹患癌部位位置、大小、組織型態,操作簡單,不需麻醉。
子宮內膜取樣
因為子宮內膜刮除術需要輕度麻醉,子宮內膜取樣是近幾年改良採行較簡單的侵入性診斷方式,利用特製的吸管放入子宮腔,吸取部分內膜組織送病理診斷,在門診即可執行,不需麻醉,正確率約九成。
婦科超音波檢查
是婦科重要診斷工具,如果超音波發現子宮腔的影像異常,還需要配合其他檢查確立診斷。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結合X光照射和電腦影像的診斷工具,利用X光穿透人體後取得的參數資料,經電腦重組成身體切面影像,將人體組織、器官以斷面顯示。可將身體每個部位以精確的構造影像顯現出來,可同時顯現於電視螢幕上,是無痛且快速的檢查,可以大幅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性。通常在有關部位掃瞄後常另需輔以"靜脈注射顯影劑",做進一步血管成像。其檢查過程約需15-20分鐘。用以確認是否有肺臟、大腸或其他器官轉移。
核磁共振(MRI)
磁振造影 (MRI) 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醫學影像檢查,是完全沒有輻射線、非侵入性的。是完全沒有輻射的,在現階段所使用的磁場強度,對人體是安全的。安全度甚至可以利用於檢查胎兒。可偵測任何解剖結構異常,包括惡性、良性腫瘤、發炎、退化等。用以確認是否有肺臟、大腸或其他器官轉移。

治療

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手術除了扮演切除癌症腫瘤的角色,還有『分期手術』的重要功能,意即能根據開刀來查看腹腔內是否有癌細胞、其他器官是否有轉移、骨盆腔和主動脈旁淋巴結有沒有受到侵犯,並且切除的病理組織報告結果,確定癌症分期,訂出後續治療計畫和評估疾病預後。

手術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與卵巢切除、骨盆腔液體(腹水)細胞學檢查、富網膜切片及雙側骨盆腔內的淋巴結摘除。此外,醫師會視病人的癌症程度進行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或取樣。
相關影片:認識婦產科腹腔鏡手術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用於晚期子宮內膜癌不適合開刀或治療後復發的病人,化療也可以用於手術的輔助治療,或者和放射線治療,或者是賀爾蒙藥物合併應用,治治療效果,預防遠處器官組織轉移或復發。在子宮頸癌的運用多作為輔助性療法或緩解性療法。一般來說,一、二期病人以手術為主,三、四期的病人是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

常使用的藥物有:
  • Cisplatin (順鉑;俗稱白金)
  • Carboplatin(卡鉑)
  • 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
  • Doxorubicin (艾黴素;俗稱小紅莓)
放射線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放射線治療分為體外遠距放射線治療和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兩種。
一、體外遠距放射線治療
由體外將放射線穿透至體內需要治療的區域,照射的區域涵蓋子宮內膜腫瘤及可能擴散的淋巴區域,包括骨盆淋巴區、主動脈旁淋巴區,及鼠蹊部淋巴區,依病情需要決定照射範圍,每周五次放射線治療,一般約為五至六週療程,每天的治療僅需10~15分鐘。
二、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
將放射線以特殊的途徑或管道送到最接近病灶的區域,然後停留約10~20分鐘並釋放足夠劑量後,再回收放射線源,完成治療。與體外遠距放射線治療的差別是治療劑量直接送到病灶,不需要由體外經過許多外圍器官才達到要治療的區域。
◆ 放射線治療副作用和照顧方法
  1. 皮膚紅、癢、色素沉澱
  2. 建議治療期間穿著寬鬆沒有壓迫的棉質衣物,放療部位的皮膚用清水清潔,毛巾輕輕拍乾就好,不要用肥皂、沐浴乳用品。治療結束後1-2週在使用潔膚品。穿著排汗透氣的內褲,保持會陰肛門清潔乾燥,禁止泡浴或泡盆,如果有會陰肛門破皮疼痛時,請醫師開外用藥膏。
  3. 噁心、腹痛、腹瀉
  4. 通常會在開始體外放射線治療後3-4週出現,治療期間應均衡飲食,避免 吃大餐及油膩、油炸食物,腹瀉和腹部絞痛可請醫師開立止瀉整腸藥物改善,腹瀉期間採低纖維飲食。少數人會在治療後六個月或更久的時候發生腸炎和潰瘍副作用,如果有大便帶血、腸阻塞等狀況,請醫師診治。
  5. 頻尿、血尿、解尿疼痛及下腹部悶痛
  6. 接受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可能出現短暫膀胱發炎問題,建議多補充水分,不要憋尿,若症狀嚴重請醫師開藥治療。
  7. 陰道乾燥、萎縮、狹窄、少量出血或有分泌物
  8. 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接受進階放射線治療規律使用陰道擴張棒和陰道沖洗器。陰道擴張棒可以減輕攣縮狹窄的問題,每日使用一次約10~15分鐘。陰道沖洗可清除分泌物,取10 CC優碘消毒液加入500 CC溫水稀釋,每日沖洗1~2次,預防感染,增進舒適。
賀爾蒙藥物治療
對晚期或復發無法刀手術切除,或者是年輕、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內膜癌病人,可考慮高劑量黃體素治療。

處於生育年齡的早期子宮內膜癌病人,許多還沒有結婚生子,雖然手術效果好,然而一旦開刀切除子宮,將永遠喪失生育能力,對病人是相當大的心理衝擊。對於這年齡層的病人,可以使用賀爾蒙藥物,也就是高劑量黃體素,暫時緩解抑制癌細胞組織生長,爭取時間和機會盡快懷孕,並且在妊娠期間身體產生的高濃度黃體素可以持續抑制癌症復發,等到生完小孩後,在開刀切除子宮。至於病人是否值得冒延誤癌症治療的風險,以及藥物副作用換取生兒育女一線生機,需要醫療團隊和病人與家屬的充分討論和考慮再做決定。

黃體素的副作用包括水分滯留、浮腫、藥物性肝炎等,易血栓、中風,通常需要搭配低劑量阿斯匹靈,停藥後會逐漸改善。

相關醫療照護

一、術後照顧:
  1. 觀察傷口,如果有紅、腫、熱、痛或不正常的分泌物,盡速告知醫護人員。
  2. 手術後數天內,可能會有排尿、腸胃蠕動的問題,下腹部會痛。
  3. 子宮切除者,不會再有月經。還沒有停經的婦女,如果沒有切除卵巢,因卵巢還在分泌賀爾蒙,就不會出現更年期症狀,但切除卵巢,或接受放射線治療就會出現更年期症狀。
  4. 手術後6-8週內避免提超過3公斤物品,彎腰取物及爬樓梯,可適當使用束腹帶。
  5. 等傷口和骨盆腔內組織復原,即可有正常性生活,性慾和性能力通常不會因子宮切除而受影響。
  6. 術後三個月內避免久坐、長途旅行、避免瑜珈、韻律舞等容易增加腹壓的運動,避免骨盆腔內出血。
  7. 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預防便祕。如果有切除雙側卵巢,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應多攝取高鈣質食物。

二、慢性合併症照護:
有些病友會因為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留下慢性副作用,例如:
  1. 慢性直腸黏膜炎:解血便,一班是在放射線治療半年後發生,須請醫師確診診斷,處方用藥。
  2. 慢性膀胱炎:如血尿、頻尿、小便疼痛等,可多喝水及服用醫師處方。
  3. 下肢水腫:有些病友會有下肢水腫,多休息或睡覺時把下肢墊高或穿彈性襪。
  4. 更年期症狀:例如心悸、盜汗、熱潮紅、不安、全身痠痛、失眠等,請告知醫師,醫師將會依據病人情況開立賀爾蒙藥物,減緩不適。

三、化療、放射線治療後保健須知:
◆ 飲食
  1. 均衡營養攝取。
  2. 依化療和放射線治療不同的副作用,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體重減輕。
    • 如體重減輕時,可補充蛋白質(瘦肉、魚、雞蛋、牛奶) 及熱量,並少量多餐。
    • 如有噁心嘔吐情形,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 (可以減少噁心、嘔吐的不適)。
    • 如有吞嚥困難情形,可將食物切細、煮軟或烹調成半流質的方式 (如鹹稀飯、湯麵、蒸蛋、魚肉、絞肉及豆腐等)。水果則選擇果泥或果汁。
    • 當自然食物攝取仍不足時,可考慮使用醫療營養補充品來輔助等。
    • 腹腔鏡術後與一般開腹手術後最大的不同是,因手術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氣腹方便操作,所以術後容易有殘存的二氧化碳氣體在腹內,因此術後宜增加蔬菜及高纖維質的水果的攝取,並避免食用產氣的食物,諸如:地瓜、豆類、洋蔥…..等,如此可以減少術後腹脹引起的不適。

通常癌症患者對於苦味特別不耐,甜或酸味接受度較好,建議用糖醋烹調方式,並在進餐前先以茶或稀鹽水漱口,以去除口腔內的異味,提高食慾。
◆ 掉髮
非每個癌症病人都會掉髮,主要原因攸關於施打的化療藥物類別。若有掉髮情形出現,建議先將頭髮理光(以免看到日漸掉落的髮絲,而情緒低落),戴上棉質頭巾或帽子,或租借假髮(本院地下二樓癌症資源中心提供此服務);掉髮為化學治療階段常見短暫副作用,化療藥物結束施打後一段時間頭髮即會自行生長,無須太過擔憂。
◆ 血球低下
一般來說,抗癌藥物會影響分裂迅速的細胞。這些包括用來抵抗感染、幫助血液凝固和攜帶氧氣至身體所有部位的血球。當抗癌藥物影響到血液細胞,患者容易被感染、瘀青或易出血同時體力變得較差。

**注意!!!若有發燒、異常出血、嚴重腹瀉情形,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自我照護

子宮內膜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身體狀況的詢問、理學檢查(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以及:
  1. 身體檢查
  2. 前兩年每三個月返診一次,第三年至五年每六個月返診一次,之後每年返診一次。
  3. CA-125腫瘤標記之定期追蹤
  4. 每年可給予胸部X光檢查
  5. 有臨床適應症時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或正子攝影
  6. 陰道細胞檢查:每三個月一次連續兩年,之後每半年一次。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治療期間可能有腹瀉,如腹瀉現象(一天內發生超過三次未成形的排便)
  1. 以少量多餐方式取代一日三餐。
  2. 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
    • 腹瀉期間應多攝取足夠的液體以補充身體中水份的流失量。維持水份電解質平衡,多攝取水份,防止脫水
    • 因為腹瀉會導致體內鈉離子與鉀離子的流失,應補充含有鈉及鉀離子的食物,例如:運動飲料、柳橙汁、葡萄汁、蔬菜汁、香蕉等。可選擇含鈉、鉀量高的液體或食物,適合的食物選擇如:香蕉、水蜜桃、馬鈴薯泥等。
  3. 避免攝取油膩、高纖維或含刺激性成份之食物。
    • 限制含纖維量高的食物,如生菜及水果,含纖維量高的蔬菜有:如生菜、粗菜梗、 玉米、豌豆、胡蘿蔔、乾豆類、花椰菜等。
    • 限制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及巧克力。
    • 避免濃烈的調味料如:胡椒、咖哩、辣椒。
    • 避免溫度太燙或冰冷的食物及飲料,液體食物攝取以室溫為宜。
    • 避免攝取易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易產氣之蔬菜、口香糖(尤其是無糖口香糖)。
  4. 限制奶類及乳製品的使用。
  5. 多攝取低渣、軟質、高鉀、好消化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低渣的食物,如優格、白米飯或麵條、白麵包、白吐司、馬鈴薯、米糊、麥粉、成熟香蕉、葡萄汁。好消化的高蛋白,如:去脂雞肉、蒸或烤的魚肉、瘦肉、水煮蛋等。富含果膠之食物,如蘋果泥、香蕉等皆有緩瀉效果。
  6. 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可改善腹瀉的症狀。
  7. 急性腹瀉後,可改用清流質飲食。清流質飲食可補充腹瀉期間身體水份的流失並讓腸道休息。但不超過2天食用清流質飲食
  8. 若選用添加麩醯胺酸的產品,需注意以<40℃溫冷水或果汁沖泡,半小時喝完。
  9. 腹瀉問題持續或更嚴重,糞便有不正常顏色、氣味則應即刻詢問醫師。




Copyright ©2009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

地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電話:05-26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