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醫療團隊
◎ 治療方式
◎ 腫瘤轉移資訊
◎ 其他
 
小知識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0 年胃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3.49%,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4.66%。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7 位、女性為第 8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7 位、女性為第 6 位。2020 年初次診斷為胃惡性腫瘤者共計 4,257 人,當年死因為胃惡性腫瘤者共計 2,339 人。

確診前檢查

胃鏡檢查
為最主要檢查方式,檢查前會噴一些局部麻醉劑在受檢者喉部,以減少吞胃鏡的不舒服感及嘔吐,另外醫生也可經由胃鏡取一些組織,再由病理科醫生檢查是否有癌細胞,這個過程為『切片檢驗』,切片檢查是診斷癌細胞最明確方法。
上消化道攝影
病人須先喝下含鋇的顯影劑,然後照X光片,因為鋇劑會顯示胃的外形,讓醫生可以找到腫瘤或其他不正常的區域。
內視鏡超音波
內視鏡超音波對於胃黏膜下層或管腔外各層組織看得更清楚,對於腸胃壁內腫瘤之定位及癌症之分期很有幫助。
上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和磁振造影
主要檢查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肝轉移、腹水或腹腔內轉移。

治療

手術治療
胃癌治療主要是以外科手術直接切除腫瘤,只要是技術許可且沒有遠端轉移的情況下,病人應該接受根除性全胃或次全胃切除術以及局部區域的淋巴摘除,盡可能地將病灶完全切除。

常見手術方式:
一、次全胃切除術
適應症:1.腫瘤位於胃部下1/3 的患者。
2.侷限的胃淋巴瘤或胃腸基質瘤者。
二、全胃切除術
適應症:1.腫瘤位於胃部上2/3處,包括體部、底部、賁門部等處者。
2.殘餘胃癌,以前曾施行過遠側部份胃切除者。
內視鏡切除
適用於無淋巴或血管侵犯的早期胃癌,在接受胃內視鏡治療時,醫師將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注入病灶黏膜下,使之隆起,用圈套器套住病灶以高頻電刀切除,切下的標本,送病理科檢查。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使用時機包括:手術前、手術後輔助性、轉移或復發的緩解性化學治療,現有的胃癌治療藥物有很多種,可選擇多種藥物或單一藥物來治療,針對體力好的病人,醫師多半會使用多種藥物,有效率可達30~50%;單一藥物的有效率差一些,但副作用相對較少。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使用時機包括:手術後輔助加強的放射線治療、手術前放射線治療、無法切除時的放射治療、緩和性放射線治療。
1. 手術後輔助加強的放射線治療
若胃腫瘤侵犯深度達到肌肉層或更深,或摘除的淋巴有轉移的病人,顯示其切除腫瘤後,局部殘存的癌病復發風險較高時,可考慮在手術後接受輔助性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之合併療法。
2. 手術前放射線治療
針對較大腫瘤,可考慮在手術前先接受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之合併療法,以期縮小腫瘤後再去開刀
3. 無法切除時的放射治療
當局部腫瘤侵犯過廣,以致超出手術可切除的範圍時,以放射治療照射局部胃腫瘤及淋巴區域,就成為一種替代選擇,通常也多會在病人情況許可下,同步給予化學治療,以加強放射治療的效果。
4. 緩和性放射線治療
當病人出現胃局部區域以外的遠端轉移,如肺部、腹部等,轉移性的疼痛,腫瘤所引起的消化道阻塞或阻塞性黃疸,則可以用短療程的緩和性放射治療,來減少病人的不適。
標靶治療
目前發現約有10~25%胃癌病人,具有HER2 致癌基因的過度表現,對於這些HER2過度表現的胃癌病人,使用抗HER2的抗體製劑『賀癌平』合併化學治療,比單用化學治療有較好的療效和較長的存活期。

相關醫療照護

胃癌患者只要遵守「3少2多1不」的原則,胃癌飲食也能多樣化。所謂「3少2多1不」分別代表了:「3少」-少量少油脂少纖維,「2多」-多餐多蛋白,並且「1不」-甜食不過量。

另外,胃切除的病友應特別注意「乾濕分離」。意即進餐時優先食用乾式(水份含量少)的食物,液體食物(例如飲料、湯品)則在餐後30-60分鐘或是兩餐之間食用,避免加重傾食症候群的症狀。

◆ 胃癌飲食原則建議
  1. 循序漸進增加食物種類:從術後的流質、半流質食物,逐漸轉為軟質食物到一般膳食,慢慢增加飲食變化,提升病患食慾,以利康復。
  2. 少量多餐:每天宜6∼7餐次,可以避免進食量不足的現象,也可以逐漸適應殘胃的消化功能,且應細嚼慢嚥減輕消化負擔。
  3. 應多採用易消化的食物,適量增加蛋白質及脂肪,但應避免油煎、油炸的烹調方式。
  4. 料理的食物盡量煮的較軟爛,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如果要補充蔬菜類,可選擇像切細碎的葉菜類、可燉軟爛的胡蘿蔔或瓜類等,而水果的部分則像是木瓜、奇異果、火龍果與水蜜桃等等,質地柔軟,容易入口,都是不錯的選擇。
  5. 注意營養補充:多吃富含鐵質、鈣質的食物。必要時可補充維生素,全胃切除患者需依醫囑定期注射維生素B12。
  • 若出現體重過輕、營養不良狀況時,在營養師的建議下,適時選用市售特殊營養品以補充營養。

自我照護

在胃癌手術後,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會改變,若在飲食上加以調整,一樣可以吃出健康來,術後可能因為部份或全部的胃切除,飲食上需要做調整,少量多餐,慢慢嘗試出自己可以接受的食物及量,一樣可以維持正常體重。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胃切除病患容易產生傾食症候群 (Dumping syndrome)
1. 早期傾食症侯群:
發生在進食後30~60分鐘之內,胃切除後食物進入腸道的速度加快所致,含糖食物快速進入空腸,導致滲透壓不平衡而引起。常有頭暈、上腹部不適、腹部脹痛、噁心、嘔吐、心悸、盜汗、顏面潮紅、全身乏力、脈搏加快等血管運動性失調現象等不適症狀,稱為早發性傾食症候群。
  1. 選擇六大類食物(五榖根莖、肉魚蛋豆、油脂、蔬菜、水果、奶類)做為均衡飲食的準則。選擇高蛋白、適量植物性脂肪、低糖的乾性食物。如:小碗燕麥飯+蔬菜炒蛋或蒸蛋、蔬菜煎蛋雜糧土司、全麥饅頭夾蛋等。在輕鬆的環境下、規律、緩慢的進食,進食時採半坐臥式,飯後向左側平躺20-30三十分鐘,以減緩胃排空速度。
  2. 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糙食物(如:炸雞、油條、蔥油餅、鳳梨或竹筍等)。
  3. 可選擇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薏仁、米麩、蘋果、柑橘類等可延緩胃排空。
  4. 避免吃太甜的五穀食物、飲料、加糖食物、可樂、小甜餅、蛋糕和冰淇淋…,以免短時間造成高滲透壓,出現傾食症候群。
  5. 進餐時避免喝湯及飯後1~2小時不喝水,盡量避免食用酒精飲料、過冷或過熱、具刺激性或調味過濃的食物。
  6. 必要時需遵循醫囑補充維生素礦物質。
2. 晚期傾食症侯群:
又稱延遲性傾食症候群或餐後腸道低血糖症候群,發生在進食後1~3小時之後,常因一餐全是碳水化合物(尤以麵包、糕點、果汁、甜食或地瓜等),食物快速排入空腸,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腸迅速被消化、吸收,血糖呈現過度增高,促使胰島素不正常的過量分泌,因而發生反應性低血糖的現象,而出現出汗、全身乏力、頭暈、面部潮紅、脈搏加快、飢餓、焦慮、心慌等如早發性傾食症候群的血管運動性反應,但無腸胃道的症狀。
  1. 要避免濃縮的甜食,如糖、可樂、小甜餅、蛋糕和冰淇淋等。
  2. 選擇高蛋白、適量植物性脂肪、低糖的乾性食物。
  3. 在輕鬆的環境下、規律、緩慢的進食,進食時採半坐臥式,飯後向左側平躺20-30三十分鐘,以減緩胃排空速度。
  4. 避免暴飲暴食,少量多餐,每天分成六餐,每次量不要太多。
  5. 如果低血糖症候群症狀(如出汗、心悸...等)出現時,應立即進食易吸收之糖類食物,如果汁、牛奶軟糖等,這些症狀就可獲得緩解。
  6. 低血糖處理方式:喝下120cc純果汁或含糖飲料、一湯匙蜂蜜或葡萄糖漿、3 個方糖泡成糖水。
  7. 必要時需遵循醫囑補充維生素礦物質。
3. 體重減輕:
胃手術後體重減輕是普遍的問題。造成的因素很多,如:早期厭食、進食後的傾食症候群造成困擾而拒食、或對食物吸收不良等,使總熱量攝取不足導致體重減輕。

這類病人需要刺激腸道荷爾蒙及消化酵素分泌後再進食正餐,所以可在餐前30分鐘先吃一份水果或喝少許高蛋白商業配方。

在少量多餐的原則下給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若有乳糖耐受不良症狀,應限乳製品,必要時改飲用商業配方並遵照醫師指示補充消化酵素。

4. 腹瀉:
部分胃癌手術後會出現腹瀉,尤其是迷走神經主枝切除者,發生率最高,約為20%。但腹瀉的發生是偶發性,且症狀輕微,並可隨著時間而改善,大約術後一年即不再發作。只要在餐間不飲用液體、不進食含乳糖的食物、少量多餐、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就可改善腹瀉的症狀。如果是因為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應考慮停止使用抗生素,以恢復菌群平衡。若為持續性腹瀉可請醫師開立止瀉藥物。
5. 貧血:
  1. 胃切除後因鐵質、維生素B12、和葉酸的吸收不良,而容易出現貧血,一般發生在術後數年。
  2. 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紫菜、海藻類、綠花椰菜、紅莧菜、豆類、全穀類(紅豆..)、綠葉蔬菜、杏桃乾、酪梨、棗子、草莓、黑芝麻等。
  3. 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深綠及黃紅色蔬菜、青彩椒、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番茄、檸檬等),可促進鐵的吸收。
  4. 五榖類:全麥、大麥、米糠、小麥粉、糙米、青豆。
  5. 豆魚肉蛋類:扁豆、蛋、鮭魚、鮪魚、雞肉、牡蠣、牛奶、乳酪。
  6. 葉酸不會貯存在體內,所以必須每天攝取足量:新鮮的綠色蔬菜、香菜、蘆筍、胡蘿蔔、香菇、花椰菜、甜菜、番茄、豆莢。
  7. 水果:柑橘類水果(如:柳橙、橘子、檸檬、葡萄柚)、香蕉、甜瓜。
  8. 其他:啤酒酵母、小麥胚芽。
  9. 烹調需注意:蔬菜中的葉酸會隨著儲存及烹調時間的延長而漸漸流失,攝取蔬菜應趁新鮮,減少烹調的時間並且少量烹煮當餐吃完。
  10. 每餐盡可能包括六大類食物。
  11. 進餐時不要同時飲用茶與咖啡,因為茶中的鞣酸會與鐵形成不溶性之鞣酸鹽,而影響鐵的吸收。
  12. 必要時由醫師決定定期注射維他命B12。



Copyright ©2009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

地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電話:05-26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