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醫療團隊
◎ 治療方式
◎ 腫瘤轉移資訊
◎ 其他
 
小知識
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其中包括了兩種疾病,即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 non Hodgkins lymhpoma)與何杰金氏症(HD, Hodgkins disease)。兩者的差別在於病理型態學的不同以及臨床表現的差異。西方人何杰金氏症較普通,預後比較好,而東方人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比較多, 約為何杰金氏症的九倍。目前看來全世界的惡性淋巴瘤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罹病率仍逐年增加,每年約三千名新診斷病例。

確診前檢查

淋巴癌的診斷,病理切片檢查是絕對必要的,影像檢查只能當做輔助性參考。淋巴癌的病理分類非常多,而不同型態的細胞產生不同的預後,所以治療的對策也不一樣。

病理分類以WHO2008年版本為依據。首先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D, Hodgkins disease)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 而NHL再分為T細胞或B細胞,T細胞有許多亞型,預後各不同。B細胞又分為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癌(DLBCL最常見,佔五成)或結節性或稱濾泡型淋巴癌(約占一成五到兩成)。前者疾病惡化迅速以化療為主,後者病程和緩以簡潔化療或射線治療為主,故病理切片診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分期檢查
◆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臨床分期
  • 第一期:
  • 侵犯單一淋巴結區域或單一淋巴結外的器官或部位。
  • 第二期:
  • 侵犯橫隔膜同側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淋巴結區域。
  • 第三期:
  • 侵犯橫隔膜兩側之淋巴結區域,波及侷限性淋巴外器官或 單一器官,亦可能波及脾臟或兩者皆有。
  • 第四期:
  • 瀰漫性或散發性侵犯一個或多個淋巴結以外的器官或組織 (不管淋巴結是否腫大),例如:肝、肺、骨髓。一旦侵犯 到骨髓時,即屬第四期。

此外每一期別可再區分為 A 或 B 期。若患者有不明原因超過 38℃之 發燒、夜間盜汗或 6 個月內體重減輕 10%以上之症狀其中任何一項 或以上則為 B 期,反之無症狀為 A 期。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臨床分期
大致比照何杰金氏病的分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細胞型態分類很多, 配合其臨床表現,可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歸類為低惡性度,中惡性度或高惡性度疾病以供治療參考。

治療

化學治療
◆ 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治療
一般而言,何杰金氏淋巴癌的癒後較好,因為何杰金氏症較少侵犯到淋巴結外的器官,所以治療效果相當不錯,是目前治療蠻成功的癌症。其治療主要方法是單獨或合併使用放射線治療及化學藥物,目前五年存活率已可達約90%,10年存活率也增至80%。
  • 第一、二期:使用放射線治療即可,一般放射線治療劑量約3500~4000cGy。
  • 第三、四期:放射線治療加上化學治療,常用的複合式藥物有:
    1. MOPP(Nitrogenmustard、Vincristine、Procarbazine、 Prednisolone):
    2. 前兩者為注射劑,一般在第一天、第八天施打,後兩者為口服藥一次服用十四天,每四週重覆治療一次,約要六至八個周期的療程。
    3. ABVD(Adrimycin、Bleomycin、Vinblastine、Dacarbazine):
    4. 治療方法與前者類似。
◆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治療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治療選擇會依惡性度有不同:
低惡性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治療
低惡性度的細胞分化較好,腫瘤長得較慢,幾個月沒治療也不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但這個的優點也成為治療的缺點,因為分化較好、結構較完整的細胞,對抗癌藥物的抗藥性會較強,因此用化學治療不容易根治。絕大部分的病人不治療也可存活5~6年;如有治療,雖有極佳的存活率,但卻也容易復發。根據統計,七成以上的病人在初診斷的時候已是第三、四期了。
  • 低期別(第一期或第二期)
  • 一般採用局部放射線治療,約有10~15%的病人經過適當的放射線治療後,可得到根治的機會。
  • 高期別(第三期或第四期)
  • 一般採取局部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亦可加入標靶治療組合,目標是減少腫瘤的體積、減輕症狀。中央健保局也自2008年2月1日起,核准莫須瘤用在「維持性治療」的健保給付,針對濾泡性淋巴癌,在第一、二線治療有療效者,在化療之後再單獨注射莫須瘤兩年(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注射,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一年注射四次),讓更多使用莫須瘤治療有療效的病患,減少復發機率。
中、高惡性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治療
由於細胞分化較差、惡性度高,因此腫瘤多半長得很快(最快的可在一天內增大一倍),如果不趕快治療,則可能在幾個星期內就會有生命的危險。好在它結構並不完整,所以對藥物較為敏感,只要給與足夠的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反而有根治的機會。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化學治療常用藥物為CHOP(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lone),每三至四週給一次,共給六至八次;其中包含類固醇的藥物,因為它對淋巴癌是一種有效的藥物,且可以讓症狀可以控制下來。但可以如果原本就有糖尿病或為慢性B型、C型肝炎的病人,在化學治療期間要特別注意血糖和肝功能的變化。
放射線治療
通常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但與化學治療不同的是,放射線治療是屬於局部的治療,是針對局部腫瘤給予高劑量的放射線,以破壞細胞的DNA,進而讓癌細胞無法生長或死亡。但放射線治療無法區分癌細胞及正常細胞,需用較精確的定位方式來輔助。一般放射線治療一星期連續做五天,醫師會依病況決定做的次數。它的副作用除了照射部位皮膚的反應之外,其他的副作用與照射的部位有關,例如照射頭頸部的淋巴結會導致口腔潰瘍及疼痛、吞嚥困難等問題。
標靶治療
◆ 單株抗體:
90%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B細胞上會有CD20表面抗原的表現,所以可以用一種抗CD20的單株抗體製劑 Rituximab(Mabthera,莫須瘤)與CD20表面抗原結合,以引起體內免疫反應,使癌細胞溶解,造成淋巴癌細胞死亡。

國外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化學處方合併標靶治療,約可再增加15%完全緩解率,也可增加存活率及延長存活期;對於第一期或第二期淋巴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80~90%,第三期或是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有30~50%。針對於高惡性度淋巴癌如B瀰漫性大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已有研究證實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標靶藥物Rituximab合併化療,追蹤至第10年的無疾病進展存活率可由2成提升至超過4成,且第10年的整體存活率仍有4成多。如今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證實具有10年的整體存活效益,更可鼓勵淋巴癌病友們積極接受治療,邁向治癒之路!這種標靶治療是針對CD20表面抗原的細胞,只會與B細胞產生結合,所以不會像化學治療一樣傷及正常細胞,病人用藥後的副作用也會少一些。

莫須瘤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發燒及寒顫,大部分發生在第一次開始注射的2個小時內。其他常見的相關症候群包括噁心、蕁麻疹、皮疹、疲倦、頭痛、皮膚發癢、支氣管痙攣、舌或喉腫脹感(血管神經性水腫)、嘔吐、瞬時血壓過低、潮紅、心律不整及腫瘤疼痛等。極少數病人會發生心臟狀況,如心絞痛及充血性心衰竭等現象。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會隨著後續注射而減少。另外,在靜脈滴注莫須瘤期間,可能發生瞬間血壓過低,因此,在治療前12~24小時可暫停降血壓藥物,整個滴注治療期間應密切監視血壓。

目前,莫須瘤可以是中、高惡性度淋巴癌病人的第一線用藥,並適用復發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治療。中央健保局也自2009年2月1日起,核准莫須瘤用在「維持性治療」的健保給付,針對濾泡性淋巴癌,在第一、二線治療有療效者,在化療之後再單獨注射莫須瘤兩年(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注射,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一年注射四次),以讓更多使用莫須瘤治療有療效的病患,減少復發機率。
◆ 放射免疫治療:
它是將放射性同位元素附在莫須瘤上,這些藥可以成功地找到淋巴癌細胞,並且釋放出適當的藥量去殺死癌細胞。例如 90Y-ibritumomab (Yttrium, 釔)和131I-tositumomab(Iodine,碘)便是屬於此類的單株抗體。這兩種目前都適用於救援治療。
◆ 蛋白脢抑制劑:
這是一種蛋白激活脢C抑制劑 ( protein kinase C beta inhibitor )的口服藥物,會抑制AKT訊息傳遞途徑,而導致腫瘤細胞凋亡。最近的研究發現,它似乎對復發且頑固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有效,但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骨髓或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Stem cells)具有自我更新及增生的能力,平常主要存在於骨髓裡。所謂幹細胞移植,就是利用幹細胞特殊的歸巢(homing)功能,先將幹細胞輸注到周邊血液,新的幹細胞取代之前被密集的大劑量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破壞的骨髓,以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

幹細胞移植時需要足夠的幹細胞,依幹細胞的來源,可分為三種:
◆ 骨髓移植:
直接在醫院的手術房在麻醉下,利用抽吸針插入骨盆的腸骨內,抽取出黏稠紅色的骨髓液,以獲取幹細胞。
◆ 周邊血幹細胞移植:
從周邊血液收集幹細胞,但因周邊血液中幹細胞並不多,所以收集的時間會選在化療之後的造血細胞恢復期,或是經由施打白血球生成素來增加幹細胞的數目。周邊血液幹細胞收集的方式,是使用血球分離機由周邊血液來收集幹細胞,過程類似捐血。一般需收集2-3次(即連續2-3天),每次抽取約50-60毫升,每次約需3-5小時。
◆ 臍帶血移植:
每個新生兒皆可以採集,採取的方式是在嬰兒出生時,從臍帶採取,再適當的保存。但是每個新生兒的臍帶血所含有的造血幹細胞,只剛好足夠給一位兒童使用。所以如果是使用在青春期以後的受贈者,一份臍帶血通常是不夠幹細胞移植使用的。
另外,幹細胞移植,依供給者來自本身與否,又可分為『自體骨髓移植』與『異體骨髓移植』。自體骨髓移植是指其供髓者就是病人本身;異體骨髓移植,又可分為『親屬性』與『非親屬性』骨髓移植,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為病人的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家屬,而非親屬性骨髓移植供髓者則為一般志願捐髓的社會大眾。自體幹細胞移植通常不是作為疾病直接治療的方式,而是為了容許更高化學治療或是放射線治療的輔助療法。
淋巴結外的淋巴癌治療
人體除了淋巴結會長出淋巴癌外,也會從其他器官長出淋巴癌。由於診斷技術日漸進步,所以,淋巴結外的淋巴癌也愈來愈常見,此類的淋巴癌不論病理、臨床表現及治療皆與一般淋巴癌不同。
◆ 皮膚淋巴癌:
這是由蕈樣黴菌病(mycosis fungoides)所引起的蕈狀瘤,為慢性表皮T細胞淋巴癌的代表,以男性患者居多,這類疾病並不常見,病情進展緩慢,但不易根治。剛開始時,皮膚會出現紅疹及癢,有點類似乾癬,時間一久逐漸會有結節、蕈狀瘤出現在皮膚上。若給予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電子束照射、類固醇藥膏、紫外線照射等都可暫時控制病情,但最後仍會侵犯內臟如脾、肺等器官。
◆ 腸胃道淋巴癌:
以B細胞淋巴癌為主,胃部淋巴癌居多。以前大都屬於高惡性度,但最近發現一種屬於低惡性度淋巴癌的MALToma。腸胃道淋巴癌在治療上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為主,但如果有合併如穿孔、出血等症狀時,則也會開刀治療。MALToma生長緩慢,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效果都不好,目前尚未有治療共識出來。通常對小的、有症狀的MALToma可開刀,但對於侵犯較廣的MALToma則不適合手術,通常考慮先用適當的藥物將其消滅。據觀察發現,MALToma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有部分的MALToma會因幽門螺旋桿菌被消滅得到緩解,因此,目前已將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當做一種治療方式。
◆ 鼻部淋巴癌:
國人的發生率較西方人高,它的病理分類是一種特殊的T細胞或稱為天然殺手細胞的NK細胞,治療上以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如果疾病已有擴散情形,預後會比一般淋巴癌要來得差。
◆ 腦部淋巴癌:
相當罕見,以B細胞淋巴癌居多。治療上以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為主,雖然效果不錯,但復發機率高。

相關醫療照護

飲食方面
  1. 採少量多餐制,均衡飲食,必要時採軟質或流質食物;可多攝取高蛋白,如魚肉、蛋等,及高葉酸、高鐵、高維生素食物,如菠菜、白菜、蕃茄、南瓜、 茄子、黃瓜等。
  2. 請避免食用未煮熟食物,如生菜沙拉、生魚片等,水果以剝皮或刨皮的水果為佳。
  3. 若因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後,有噁心嘔吐之情形,可選擇清淡,避免過度油膩食物,或更換食物之烹調方式,變化口味以促進食慾。在嘔吐後應加強口腔清潔,於嘔吐後漱口,以促進舒適感。
身體保健方面
  1. 維持個人良好衛生清潔習慣,進食前、如廁後皆須加強洗手。
  2. 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若非要出入公共場所時,必戴上口罩使用,並勤洗手。
  3. 加強運動,可採健走或游泳等方式增進體力及抵抗力。
定期門診追蹤
  1. 腫瘤病人治療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復發和轉移,而停藥或中止治療往往是惡化或復發的一大原因,故須依照醫師指示接受的治療。
  2. 惡性腫瘤細胞的侵犯可能是迅速而且難以預知的,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及防止復發,病人必須要接受定期的治療。而定期追蹤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有無腫瘤的復發。
  3. 若發生體溫大於 38℃、畏寒之症狀或有任何不正常的出血時應立即返院就醫。

自我照護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1. 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2. 少量多餐。可以體積小但蛋白質及熱量高的食物供應。

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
◆ 白血球下降:
通常無症狀,但當發現下列症狀時,要考慮到白血球下降-體溫高於38℃、寒顫、發冷、冒汗、呼吸急促、小便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嚴重咳嗽或喉嚨痛。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3. 選擇可削皮的水果
  4. 烹調時注意清潔衛生
  5. 白血球低時勿進食含生菌類乳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
  6.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 紅血球下降:
容易倦怠,虛弱、頭昏、蒼白、心悸。
飲食建議
  1. 充份的休息, 以恢復體力。
  2. 緩慢走動,避免昏眩,採漸進式起床(先在床邊坐一陣子,避免馬上下床)
  3. 增加綠葉菜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動物肝臟、紅肉(牛肉、瘦豬肉)的攝取促進紅血球之產生。
  4. 紅血球過低,可能會輸血補充血球
◆ 血小板下降:
若血小板太低,身體可能有:瘀青、皮下有小紅點出現、牙齦容易出血或流鼻血、大小便中帶血絲或月經量過多、傷口流血時間較正常人時間長

若您有以上症狀出現建議您:小心接觸尖銳物品、使用電動刮鬍刀勿用剃刀、使用軟毛牙刷取代硬毛牙刷、勿用力擤鼻涕、勿使用含阿斯匹靈之藥物及禁止喝酒、避免燙、灼傷,尤其是在燙衣服或煮飯時、避免過度用力,如:排便、擤鼻涕。如有解血尿及血便或黑便,應立即就醫。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三餐以均衡飲食(五穀類、乳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及脂肪類)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蛋、豆類、牛奶、豆漿等,且可在兩餐間添加點心。
  3. 貧血者可多攝取蛋白質、鐵劑、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菠菜、葡萄乾、腰果或黑棗等。
◆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飲食建議
  1. 採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點心或飲料),避免空腹。
  2. 選擇清淡食物,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更換食物的烹調方式變更口味。
  3. 因早餐比較不會有噁心的現象,增加早餐的攝入量。
  4. 進食固體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情形。
  5. 避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引發嘔吐。
  6. 嘔吐後應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Copyright ©2009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

地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電話:05-2648000